华中科技大学
实名认证:已认证
创办时间 | 资料待完善 |
---|---|
院所属性 | 985工程院校 |
所在地区 | 湖北 武汉 |
重点研究领域 | 水污染治理,微电子,自动化应用,模具,纳米及超细材料 |
重点院系 |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热门技术
院校统计数据
成果:1,239项
专家:121人
重点实验室:3个
院校管理员:李健
所在地:湖北 武汉
机构简介: 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在材料成形、新材料和模具技术领域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重大需求,围绕材料制备与成形领域的基本科学问题和学科前沿,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突破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促进成果应用,在引领行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努力将实验室建设成为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领域国际一流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的基地。 实验室是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进行建设的,人才队伍主要由该学科领域的一批高素质的科研人员组成。现有固定研究人员60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8名、973计划项目咨询专家1名、863计划主题专家1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家评审组成员3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固定人员中教授38人、副教授12人、中级和科研辅助人员9人、专职管理人员1人,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平均年龄45岁。实验室现有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5个。已形成一支能够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学术气氛活跃、作风严谨、富有朝气的研究队伍。现任实验室主任为李建军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卢秉恒院士。 实验室的研究目标为:材料及其成形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的基础技术,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能源、机械等领域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在国家安全形势、国际竞争压力、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日趋严峻的环境下,发展高端制造装备、新能源装备、高性能运载装备及新型武器装备,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需求。这些装备高性能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其关键零部件也日趋复杂化、大型化、整体化和薄壁化,并要求成形工艺日趋复合化与精密化,对材料及其成形制造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面对这些挑战,需要我们不断深入探索材料成形过程的机理与规律,解决材料成形过程中的材料形变规律、材料组织结构与性能、控形控性成形方法这三个基本科学问题。
机构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86年,于1991年6月通过国家验收,属国家开放性实验室。实验室致力于煤的燃烧及污染防治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在本学科前沿领域开展了富有特色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燃烧机理、燃烧污染排放机理与防治、燃烧过程物理数学模型、燃烧过程监测诊断与控制、燃烧(新能源)技术开发、先进发电技术。本室拥有计算机控制扫描电镜(CC-SEM)、粒子成像测速仪(PIV)、傅立叶红外-热重联机分析仪(FTIR-TGA)、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等大型先进测试分析仪器和种类齐全的燃烧试验台架,已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能源与环境相关领域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实验室重视对外开放与合作,与美国、澳大利亚、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及国内同行有着广泛的学术联系和科研合作关系。